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2020-08-31 16:00:45  阅读:-  来源:

大家遇到“熊孩子”的时候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:孩子上蹿下跳,实在是太活泼、调皮了!但是“熊”孩子真的“熊”吗?未必。有些时候只不过是因为孩子无事可做,再加上他对规则和界限没有清晰的概念,精力无处发泄,所以才会产生各种调皮的行为。

如果孩子手头上有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,他就能享受到专注的乐趣,做父母的我们也可以匀出属于自己的时间。今天玫瑶老师就来分享一个简单的蒙氏早教活动:剪工。简单的活动,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动手带来的乐趣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
蒙特梭利「剪工」:手和心智一起运作的活动

剪工,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来工作。这个活动适合3~4岁的孩子,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一把尺寸合适的的小剪刀和纸张,就会看到孩子乐此不疲的开始工作了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喜欢做的活动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,在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,直到自己满足为止。

大多时候这种重复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熟练,而剪工正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重复练习的机会,让他们变得自主和独立。

有一部分父母担心孩子会受伤,于是杜绝让孩子使用剪刀。其实只要引导得当,孩子不仅可以使用剪刀,并且还可以在过程中享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在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EYFS里就曾明确指出:

22-36个月孩子的艺术和设计的表现力,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颜料、铅笔、蜡笔、纸张、胶水和儿童剪刀等媒介和材料进行探索。[1]

也就是说,孩子在近2岁的时候就可以独立使用剪刀了。

孩子练习使用剪刀,好处多多

当孩子在用剪刀时,手、眼、心都在一个频道上,这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益处。

  • 促进手眼协调和两侧整合能力,为日常生活技巧打下基础

在动手过程中,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是技巧端,无名指和小指是辅助端,前者负责技巧,后者负责辅助稳定性,手指的分工合作可让手部的精细动作更精准,促进手和眼的工作更加协调。

不仅如此,在剪的过程中,孩子需要一手扶纸,一手操作剪刀才能将纸剪下,这也会让孩子的两侧整合能力得到锻炼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我们知道左手的动作由右脑控制,而右手的动作是由左脑控制的,双手同时作出不同的动作,可以很好的刺激体胝体进行交互,让左右脑协调一起使用。

这种双手能力的锻炼,是为孩子未来的日常生活技巧打下基础的。比如说孩子握笔写字、系鞋带、自己吃饭、使用筷子等都需要手部良好的精细肌肉控制和双边协调能力。手的控制越精准,孩子就越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解决问题,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。

  • 促进数学性心智的发展,感受三维空间关系

蒙氏的剪工非常多元,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能力,为孩子匹配不同难度的纸张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直线、折线、曲线、波浪线、螺旋线,这些简单的线条给予孩子视觉上的冲击,在孩子的动手沿着线条剪裁时,可以加深对三维空间关系的理解,进而促进数学性心智的发展。

  • 专注力的根基:促进“心流状态”的产生

在孩子剪纸的时候,孩子必须非常专注,否则就会剪到小手。当他们专心致志进行挑战时,很容易就会达到心流状态。

心流(Mental Flow)这个词,最早是由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提出的,他认为:

心流是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,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。[2]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当孩子专注剪的时候,他会感觉到自己是有掌控感的,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变得更专注、充实,并且还伴随着完成后的喜悦。他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,并且将这种良好的感受进行自我肯定。

选择儿童剪刀的注意事项

当然,孩子手眼协调、双侧整合、数学性心智以及心流状态的产生,要取决于孩子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刺激他进行自主的学习。如果孩子拿到的是一把很钝的、剪不开的剪刀,那么孩子很难有所提升。在孩子使用剪刀时,需要有几点注意事项。

  • 安全性:提供圆头剪刀和必要的示范

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基础,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剪刀,和日常使用的成人剪刀是有区别的。理想的儿童剪刀,尺寸较小,可以让孩子的大拇指和食指、中指刚好放入剪刀的把手。剪刀头必须是圆形的,可以避免孩子被尖锐的刀头刺伤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示范,让他们看到如何正确的打开和关上剪刀。

  • 功能性:可以锋利的剪下纸片,而不是“玩具”剪刀

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剪刀是有功能性的,这就意味着这是一把真正意义上可以使用的剪刀,而不是塑料剪刀或者无法使用的剪刀。

想想看,当我们需要用剪刀开快递时,却发现剪刀很钝,无法使用,你会有什么感受呢?孩子也是一样的,玩具剪刀会让孩子使用的时候产生无法剪断的挫败感,并且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产生。当剪刀是锋利的时候,我们会更加专心致志的使用。

  • 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

在孩子使用剪刀前,我们要需要向孩子示范如何正确的使用剪刀。(注意:是在孩子拿到剪刀前)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我们需要向孩子示范:

a.如何拿着剪刀行走。

b.如何把剪刀交给别人。

c.如何把剪刀放到指定的地方。

当拿着剪刀行走和传递剪刀的时候,要让宝宝把剪刀合拢,把剪刀头捏在手心。这样自己和别人就不容易受伤。剪刀不使用的时候,必须盖上剪刀盖,放在固定的地方。

在孩子刚开始使用剪刀时,最好在父母视线范围之内,剪的东西不能太硬。我们可以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手工,如剪一些线条、比较简单的曲线等等,让宝宝在动手的基础上有成就感。

抓住孩子的「最近发展区」,开展循序渐进的剪工活动

每一个孩子的能力不同,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不同难度系数的纸张,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。

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,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。第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阶段,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阶段,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能力。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/图片原创,转载请注明

孩子的剪纸的道理和我们成人一样,如果挑战太高,那么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;而如果挑战太低,就会觉得太简单,失去兴趣,不利于孩子的发展。而当我们提供带有难度系数的内容,就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,发挥他的潜能,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。

总体来说,剪纸可以通过不同的难度系数分为以下5种。

  • 初始难度:一刀剪、两刀剪和三刀剪

a.一刀剪:提供长度14cm,宽度1cm左右的纸条,每隔1cm画一条水平线,适合孩子剪一刀。

b.两刀剪:提供长度14cm,宽度2cm左右的纸条,每隔1cm画一条水平线,适合孩子剪两刀。

c.三刀剪:提供长度14cm,宽度3cm左右的纸条,每隔1cm画一条水平线,适合孩子剪三刀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一刀剪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两刀剪

纸条的宽度不同,孩子剪的时候需要测量剪刀剪下去的距离,这会帮助孩子通过经验判断距离和尺寸。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容器,来装孩子剪下来的小纸片。

  • 稳定性的提升:连续剪直线

随着孩子「一刀剪」到「三刀剪」都可以较好掌握了,我们可以在纸条上画出长长的直线,加大难度让孩子来挑战。最开始可以在纸条上只画一条直线,慢慢循序渐进的画出两条直线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连续剪需要孩子身体两侧更多的协调和稳定性,对孩子的专注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
  • 不断地精进技能:连续剪折线和波浪线

慢慢的,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方向的剪纸体验。在纸上画出折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折线、波浪线剪的最高最低端点不到纸张边缘,孩子剪的时候需要转动纸张方向,这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挑战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  • 更多的创意:空白纸张和自由剪纸

最后,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空白的纸张,让孩子自由剪纸。此时孩子的手部精细肌肉比较成熟,也有一定使用剪刀的技巧了,孩子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创意剪裁和手工制作。我们可以将之前孩子裁剪下来的纸片,结合胶水等工具做成艺术作品。

搞定“熊孩子”:让三四岁的娃不吵不闹玩一天,你只需要一把剪刀

孩子也可以把使用剪刀的技能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,比如说使用剪刀拆快递。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!

写在最后

蒙特梭利:手是心智的「抓握器官」。

通过动手,可以让孩子增长智慧,发展潜能。小小的一把剪刀,背后代表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观察和信任。当孩子被父母信任,并且有环境让他的身体和心智可以在同一频道工作时,他们变得身心合一,也就能成为一个更专注、更和平的人。